
3.新能源动力锂电池梯次业务开展全流程解读
“梯次利用”是指对退役的动力锂电池进行必要的检验检测、分类、拆分、修复和重新组装,将其应用于相对低要求的新场景,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让退役电池“二次上岗”,在非车用领域发挥余热。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容量衰减到初始容量的80%以下时,通常不再适合继续用于车辆,但仍可用于对性能要求略低的储能或低速动力场景,如风光储能电站、通信基站备用电源、低速电动车、家庭储能装置等 。梯次利用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储能等领域的成本,被认为是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重要环节。
梯次利用全流程:典型的动力锂电池梯次利用业务流程包括以下主要环节
展开剩余83%退役电池回收收集:汽车厂商或专业回收企业通过4S店、电池回收网点等渠道,将退役的电池包从新能源汽车上回收回来,并运输至梯次利用处理基地。在此过程中需确保电池的安全运输(如防止短路、过充等),并对电池包进行初步登记和信息记录。
电池包/模组拆解: 在处理基地,首先对回收的电池包进行拆解,移除外壳和线束,取出内部。的电池模组。必要时进一步将模组拆解为单体电芯。拆解过程需小心操作,避免损伤电池并进行放电或防爆处理,以保证安全。拆解后得到的电池单体或模组将进入检测环节。
性能检测与筛选分类:对退役电池单体或模组进行全面的性能检测和健康评估,包括电压内阻、剩余容量、充放电曲线、自放电率等参数的测试。通过检测,判断每个电池的健康状态(SoH)和剩余可用容量,并根据结果进行分类选。性能较好、一致性较高的电池单体被挑选出来用于梯次利用,而性能过差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则直接进入拆解回收流程。这一步是梯次利用的关键,直接影响后续重组电池组的质量和寿命。
电池重组与Pack组装: 将筛选出的健康电池单体按照新的应用需求进行重新配组,组装成新的电池模块或电池包(Pack)。这包括对单体进行串并联连接、安装新的电池管理系统(BMS)以及安全保护电路等。重组后的电池包需要满足目标应用场景的电压、容量和尺寸要求,并经过严格的测试以确保性能和安全可靠。例如,将退役动力电池单体重新组装用于储能系统时,需设计合适的BMS来监控和均衡这些二次电池的工作状态。
梯次利用场景应用: 组装完成的梯次电池包将应用于新的领域发挥作用。
典型场景包括:电网侧或用户侧的储能电站,用于削峰填谷、可再生能源并网调节;通信行业的基站备用电源,替代传统铅酸电池提供应急电力,低速交通工具如电动三轮车、小型电动车的动力电源;以及家庭储能设备、后备电源等。在这些场景中,梯次电池虽然性能较新品有所下降,但仍能满足使用要求,从而实现变废为宝。例如,中国铁塔公司近年来大规模采用退役动力电池作为通信基站备用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最终回收处理:当梯次利用电池在二次应用中继续服役数年后,其容量进一步衰减至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时,就进入最终的报废回收阶段。此时电池将被送至有资质的再生利用企业,通过火法冶金、湿法冶金或直接再生等工艺,将其中的锂、钴、镍、铜、铝等有价金属提取回收,生产出电池级原料,重新用于新电池制造。至此,动力电池完成了从生产-使用-梯次利用-再生利用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梯次利用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安全和标准问题。由于退役电池来自不同车型、使用状况各异,可能存在内部损伤或不一致性,因此在重组和使用前需要严格检测和筛选,并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规范梯次产品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目前中国已出台多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梯次利用 第1部分:总则》等,为梯次利用各环节提供技术指导。通过规范化的全流程管理,梯次利用业务能够安全、高效地开展,真正实现退役电池的价值最大化。
4.锂电回收梯次价格及废料价格估计方法及工具使用
废旧锂电池回收过程中,对梯次利用电池和报废电池废料进行合理的价格评估,是交易和决策的重要依据。目前行业内常用的估价方法主要基于电池所含金属价值和市场供情况,并借助一些专业工具或平台来辅助计算。
基于金属含量的估价方法: 对于已经没有梯次利用价值、需要拆解回收金属的废旧电池(俗称“废料”),其价格通常根据电池中所含关键金属的种类和含量来估算。具体做法是:首先检测废料中锂、钴、镍、锰等金属的含量或氧化物当量,然后乘以这些金属当前的市场价格,得到废料的金属价值基数。再考虑回收处理的成本、利润以及市场供需等因素进行调整,最终确定废料的收购价格。例如,对于一批废旧三元锂电池废料,其中含有一定比例的氧化钴、硫酸镍和碳酸锂当量,评估机构会分别乘以钴、镍、锂的现行市价,加总得到金属价值,再扣除一定的加工提炼费用和合理利润,作为这批废料的参考价格。这种方法直观反映了废料的资源价值,在行业中应用较为普遍。不过由于金属价格波动较大,废料价格也会随市场行情动态调整。
基于梯次利用价值的估价方法: 对于尚有使用价值、可用于梯次利用的退役电池,其估价需要综合考虑电池的剩余性能和应用场景价值。评估人员会参考电池的剩余容量、健康状态、循环寿命等技术指标,判断其适合的梯次利用领域(如储能、低速车等),然后结合该领域新电池的市场价格或性能要求,估算退役电池的相对价值。例如,一块退役电动汽车电池若剩余容量为新电池的70%,可以用于家庭储能,那么其价格可能参考同容量新储能电池价格的一定折扣来确定。此外,市场供需关系也影响梯次电池价格:如果某段时期储能市场对二手电池需求旺盛,梯次电池价格会相应走高,反之则可能下降。一些专业回收企业会根据历史交易数据和经验,制定内部的退役电池价值评估模型,对不同类型、不同状态的电池给出价格区间参考。这种评估模型通常以
电池的关键参数(容量、内阻、循环次数等)为输入,输出建议的收购价或出售价,供业务人员决策使用。
价格评估工具与平台: 随着行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辅助废旧电池定价的工具和平台。例如,有机构开发了废旧锂电池价格指数,通过采集市场交易数据,编制价格指数曲线,用于反映废电池价格走势。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等行业组织也发布过废电池价格指数编制方法的团体标准,对废锂离子电池、极片废料、“黑粉”(电池拆解后的混合粉末)等的价格指数计算作出规范 。这些指数和标准为行业提供了参考基准。此外,一些企业推出了在线估价工具或小程序,用户只需输入电池的类型、规格和状态等信息,即可快速得到参考报价。
例如,中商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锂电宝微信小程序,就具备智能查询估价功能,用户在系统中输入新能源汽车型号,即可一键查询该车型电池包的详细参数及参考报价。这类工具利用后台数据库和算法模型,结合实时的金属行情和历史交易数据,为用户提供便捷的价格估算服务。值得注意的是,估价工具给出的结果仅供参考,实际成交价格还需买卖双方根据电池实际检测情况和市场行情协商确定。
总的来说股票实盘配资平台,废旧锂电池的价格评估需要兼顾资源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方面。对于废料,金属含量和市场行情是主要依据;对于可梯次利用的电池,则要考虑其剩余性能和应用潜力。随着行业数据的积累和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价格评估正变得更加科学和高效。这有助于规范市场交易,保障回收各参与方的合理收益,促进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的健康发展。
发布于:广东省聚宝盆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